催吐剂的拼音、解释、组词

催吐剂的简介:

cuī tǔ/tù jì
1.能引起呕吐的药物,如吐根﹑硫酸铜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能引起呕吐的药物,用于食物或农药中毒。

词语解释

催吐剂(cuī tǔ jì):在医学上,催吐剂是指一种药物或方法用于引起呕吐反射,从而清除口腔和咽喉部位的有害物质。这类药物通常具有刺激性,能够直接作用于喉咙或通过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来引发呕吐反应。

造句

  1. 在误食了有毒物质后,医生给患者使用了一种催吐剂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2. 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催吐剂配方,希望能在未来更安全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3. 消防救援队携带了一些催吐剂,以便在受害者误食有害化学品时派上用场。
  4. 为了实验效果,科研团队将几种不同类型的催吐剂用于动物模型以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5. 医生说,如果误吞了腐蚀性物质,应立即使用适当的催吐剂并尽快就医。

注意:催吐剂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购买和使用。

分词解释

cuī

1 使赶快行动:~促。~办。~讨。2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化。~生。~眠。~奶。~肥。

tǔ,tù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3 说出:~话。一~为快。

1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2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3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