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子语的拼音、解释、组词

儿女子语的简介:

ér nǚ zǐ yǔ
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

  • AI解释

儿女子语》,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理解上的小误差。按照通常的理解,“儿女子语”并不是一个固定成语或者典故,而更像是一种描述性词汇,常用于形容女性之间的谈话、行为或情感交流等细腻温柔的内容。在古代文人作品中,有时会用“儿女子语”来形容女性之间的亲密交谈或情谊深厚的话语。

从字面意思上看,“儿女子语”的“子语”可以理解为轻柔的说话、低语或是私密的谈话。“儿女”则常用来指代年幼的女儿或者形容年轻的男女,尤其是指他们之间的情话或是少女心事。因此,“儿女子语”总体上带有温柔、细腻和亲密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提供5个造句来帮助理解“儿女子语”的使用场景:

  1. 那些在公园长椅上轻声细语的年轻女孩们,正享受着属于她们的儿女子语时光。
  2. 她们的对话充满了儿女子语,讲述着彼此之间的梦想与烦恼。
  3. 在那温馨的小屋内,母女俩沉浸在一场充满爱意和儿女子语的谈话中。
  4. 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起那些难忘的儿女子语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5. 每逢节日或特殊的日子,她们都会聚在一起,畅谈着各自的儿女子语,重温往昔的美好时光。

请注意,“儿女子语”虽不为成语辞典所收录,但在现代语言中被广泛用于描述女性之间的温柔交流。在使用时可根据上下文调整其具体含义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nǚ,rǔ

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yǔ,yù

1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2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4 说: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