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之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月之诗的简介:
míng yuè zhī shī
描写明月的诗。
描写明月的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诗经.陈风.月出》篇的首句「月出皎兮」为篇名,称为「明月之诗」。宋.苏轼〈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明月之诗》,这一词汇并非出自任何正式出版的作品或典籍,因此其具体含义可能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从字面理解,“明月”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宁静和纯洁的情感,而“之诗”则是指与某物相关的一首诗歌或是表达了某种情感的诗句。结合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关于明月的诗歌或篇章的名字。
详细解释
假设《明月之诗》是一首诗的名字或者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1. 自然之美:描绘月亮在夜空中的美丽景象。 2. 情感表达: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诗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孤独感或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哲理思考:借助月亮的变化无常来探讨时间流逝或人生哲学。
造句
- 夜晚,我独自坐在阳台上读着《明月之诗》,望着皎洁的月亮,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
- 在中秋佳节,他吟诵起《明月之诗》中那些赞美月亮的诗句,希望能借此寄托他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 诗人李华创作了《明月之诗》,以表达他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关于《明月之诗》的读后感作业,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诗文来感受文学的魅力。
- 那首名为《明月之诗》的作品不仅在语言上优美流畅,在情感表达上也极为动人。
需要注意的是,《明月之诗》作为虚构的概念,以上解释和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如果这是从某一特定作品或文化中提取的名称,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的理解与应用。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月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