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毛公的简介:
máo gōng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 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4.指汉初传授《诗》的学者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以为即汉毛亨与毛苌。 5.指汉人毛义。 6.指汉人刘根。传说刘根成仙﹐身生绿毛﹐故称。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2.战国时赵处士﹐"藏于博徒"﹐秦兵攻魏时﹐曾与薛公共劝寄居在赵的魏公子信陵君回国救援﹐击败秦兵。 3.借指豪放不羁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4.指汉初传授《诗》的学者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以为即汉毛亨与毛苌。 5.指汉人毛义。 6.指汉人刘根。传说刘根成仙﹐身生绿毛﹐故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战国时赵国的处士,生卒年不详,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结交。
在现代汉语中,“毛公”通常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使用,它主要指的是西周时期的著名人物——毛公。毛公名鞅,是西周晚期著名的贤臣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常常与《尚书·金滕》中的记载相关联。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毛公生活在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827年—前782年),他不仅是当时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还以其博学多才著称。毛公对古文字和文献的研究贡献极大。
-
《尚书·金滕》:据传《尚书·金滕》中记载了毛公向周公进献祭礼的情景,这部文献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文学成就:毛公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字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造句:
- “毛公不仅是西周时期的贤臣,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学者。”
- “研究《尚书·金滕》时,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毛公的名字和他的贡献。”
- “对于历史上的毛公,后人对其才学和品德评价极高,成为一代典范。”
- “毛公的事迹与传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通过了解毛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
以上是关于“毛公”的解释及五句包含“毛公”一词的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毛
máo
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5 不是纯净的:~利。~重。6 行动急躁:~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8 小:~病。~孩子。~~雨。9 货币贬值:钱~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11 姓。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