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牧且荛的拼音、解释、组词
行牧且荛的简介:
xíng/háng mù qiě/jú ráo
1. 一边放牛,一边打柴。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如: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1. 一边放牛,一边打柴。行,从事,做。且,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如: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 AI解释
词语“行牧且荛”出自于中国古代文献,主要用来描述古人的一种生活场景或劳动状态。这里的“行牧”指的是在行走中放牧,“且”是一个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荛”在这里指打柴。“行牧且荛”合起来就是一边放牧牲畜一边去砍柴,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照顾家畜又要兼顾农事活动的场景。
详细解释
- 行牧:在行走中放牧。指的是人们在外出时顺便照看牲畜。
- 且:表示并列关系,即同时进行两个或多个动作或状态的意思。
- 荛:指打柴、砍柴。
整体上,“行牧且荛”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一种劳动生活状态,反映的是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勤劳的生活方式和不辞辛劳的精神面貌。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人们既要维持农业生产活动,又不能忽视对家畜的照料,这种兼顾多方面需求的工作模式反映了古人智慧与勤劳。
造句
- 古代农民行牧且荛,一边照顾牛羊一边砍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在古代社会中,“行牧且荛”成为了许多家庭生活的写照,体现了劳动人民不辞辛劳的精神。
- 想象一下在古代乡村,家中的长者带领着孩子们“行牧且荛”,这样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关怀。
- 通过“行牧且荛”的方式,人们不仅完成了放牧和砍柴的任务,还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 在古代,许多家庭采取了“行牧且荛”这种模式来合理安排劳作时间,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也照顾到了家畜的生活需求。
分词解释
行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牧
mù
1 放养牲口:~童。畜~。~场。放~。游~。~民。~歌。~群。2 治:~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州~。
且
qiě,jū
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