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的拼音、解释、组词

被动式的简介:

bèi dòng shì
说明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被动者的语法格式。汉语的被动式有时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如:他选上了ㄧ麦子收割了。有时在动词前边加助词‘被’,如:反动统治被推翻了。有时在动词前边加介词‘被’,引进主动者,如:敌人被我们歼灭了(口语里常常用‘叫’或‘让’)。

  • AI解释

被动式

在语言学中,被动式(Passive Voice)是一种语法结构,用来表达某件事情或状态是由某个动作间接引起的,而不是直接由主语所引发。使用被动式时,句子的焦点通常放在动作被施加的对象上,而非执行者。

主动句与被动句对比

  • 主动句: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宾语)
  • 比如:“小明画了一张画。”
  • 被动式:承受动作的对象+系动词"是"/"被"+施事者(如果有)+原形动词+其他成分
  • 比如:“一张画被小明画了。”

被动式的使用情况

  1. 强调受事对象:当重点不在执行者,而在动作所影响的对象时。
  2. 未知或不重要执行者:当执行者的身份不清楚或者没有必要明确时。
  3. 避免提及执行者:有时出于礼貌、匿名性或其他原因不希望提到动作者。

例句

  1. 这本书被很多人阅读过。——强调书的被读状态,而不强调谁在读这本书。
  2. 被盗的珠宝已经找到了。——说明了结果而没有指出是谁偷走的珠宝。
  3. 网站上的信息将会被定期更新。——关注的是网站内容的变化,而不是执行这一变化的人。
  4. 问题是由客户提出的。——明确表示谁提出了问题。
  5. 桌子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强调桌子的状态,而非清洁者是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被动式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调整句子的重点和信息的传达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分词解释

bèi,pī

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子。~单。棉~。毛巾~。羽绒~。~褥。2 盖,遮覆:~覆。泽~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 遭遇,遭受:~灾。~难(nàn)。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老板)辞退了。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动。~告。~批评。~剥削。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