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用民的简介:

yòng mín
1.治理和役使民众。 2.谓善于使用人。

  • AI解释

词语“用民”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合理地使用、任用百姓,或者是以民为本的思想。现代语境下,“用民”可能更多指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古义:在古代,“用民”往往与治国理念相连,体现了一种重视民众力量和作用的政治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在解释第五种福利时提到“用民”,强调了利用民众的力量和智慧来治理国家。
  • 今义:到了现代,“用民”则更多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方面。如企业或组织合理地使用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

造句:

  1. 公司应当注重团队合作,让每个成员都能各尽其才,实现“用民”的宗旨。
  2.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 在公司内部推行扁平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体现“用民”的精神。
  4.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当懂得如何合理使用人才,实现团队效能最大化。
  5.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用民”不仅是一种用人策略,也是一种文化理念。

以上造句旨在形象地说明“用民”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

分词解释

yòng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2 可供使用的:~品。~具。3 进饭食的婉辞:~饭。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7 因此:~此。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