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田法的简介:

tián fǎ
1.亦作"田灋"。 2.古时狩猎的典法。 3.耕种之法。

  • AI解释

田法》,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术语,在古代中国,“田”常用来指农田或土地,而“法”则是法律的意思。结合在一起,《田法》通常指的是关于农业和土地管理方面的法令、制度或政策。

在历史上的某些朝代,如秦朝、汉朝等,确实有过专门的《田律》或者类似的法规来规范土地的使用与管理,这些法规涉及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赋税缴纳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田法》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在不同朝代或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下面是五个以“田法”为背景的造句: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土地的管理,制定了《田法》,明确规定了耕地面积、赋税缴纳标准等。
  2. 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时,也涉及到了对《田法》的调整与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地方官员征收土地税的行为。
  3. 唐代时期,《田令》作为重要法律之一,详细规定了土地分配、耕作方法及收获后的管理事宜。
  4. 宋朝政府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紧张问题,通过修订《田法》,增加了农田开垦的鼓励措施。
  5. 明朝推行均田制时,虽然最终未能完全落实,但制定的相关《田法》对于当时土地关系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田法”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并且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此词。上述解释和造句主要是基于古代文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构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分词解释

tián

1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野。耕~。2 和农业有关的:~家。~园。3 古同“畋”,打猎。4 古同“佃”,耕作。5 姓。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