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裼的拼音、解释、组词

徒裼的简介:

tú xī/tì
1.犹徒裎。

  • AI解释

徒裼》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来源于古代文献。根据《说文解字》等古籍记载,“裼”(xī)原意是指脱掉上衣,露出内衣;而在古代礼仪文化中,“裼”特指袒露身体的一部分,具体指不穿衣服或仅穿着内衣的状态。

在古代的一些描述中,"徒裼"可能用来形容一种较为随意或者非正式的着装状态。例如,在《仪礼》等文献中,有时会提到“士之礼”,其中包含着对不同场合下如何着装的具体要求和礼仪规范,“裼”则是其中的一个细节。

造句:

  1. 古代男子在参加某些仪式或活动时需要遵循严格的穿衣规定,如果有人因为疏忽而徒裼上阵,会被认为是不守礼节。
  2. 在古代,君子出行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包括穿着得体。如果只是徒裼就出门,可能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3. 据《仪礼》记载,男子在参与重要仪式时必须衣着整齐,不可随意徒裼。这反映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
  4. 虽然现代人已经不再沿用古代的穿着规则,但在某些文化或艺术表现中,仍然可以看到“徒裼”这一词汇的应用,以重现古风或增强视觉效果。
  5. 古代的一些士大夫在非正式场合偶尔会有些许松懈,不完全按照规定穿衣,比如仅徒裼上身便出席宴会。

请注意,“徒裼”一词的使用较为专业和学术化,在日常口语中较少见到。上述造句主要是为了帮助理解这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分词解释

1 步行:~步。~涉。2 空:~手。3 白白地:~然。~劳无益。4 只;仅仅:家~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