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习的拼音、解释、组词

熏习的简介:

xūn/xùn xí
1.熏陶染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指身心行为对心识的影响作用。《大乘止观法门》卷二:「随对者,即喻净心体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习,随其熏别,现报不同也。」《成唯识论》卷二:「依何等义立熏习名?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

词语解析:熏习

定义与含义 “熏习”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学习或观察而逐渐养成的习惯或思想。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1. 环境影响(熏): 指的是长期受到某种氛围的影响。 2. 持续实践(习): 通过反复实践和学习达到习惯的程度。

含义扩展 在不同的语境中,“熏习”还可能包含更广泛的意义,如个人思想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传承等。它不仅限于具体的活动或行为,还可以是无形的思想观念的培养过程。

造句

  1. 教育熏习下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精神。
  2. 这句话强调了长时间在良好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制能力。

  3. 长期生活在书香家庭里,她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熏习。

  4. 通过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在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很容易受到书籍的熏陶,并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5. 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践,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熏习。

  6. 这里强调了通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个人的职业技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7. 多年的传统文化熏习让他对中国历史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8. 说明了长时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在内心深处对中国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情感。

  9. 在海外生活的多年里,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熏习和提高。

  10. 这句话表示通过长期生活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的语言技能有了显著的进步。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熏习”这一词汇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应用。

分词解释

xūn,xùn

1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染。~陶。~制。利欲~心。2 火烟上出:~蒸。3 气味刺激人:臭气~人。4 暖和:~风。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2 学:~文。~武。3 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5 相因:世代相~。~~相因。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