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拆利实验的拼音、解释、组词
托里拆利实验的简介:
tuō lǐ chāi/cā lì shí yàn
托里拆利在17世纪所做的证明大气有压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根约1米长的玻璃管中装满水银,并倒放在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下降,上端是不同大小的真空,但管内水银柱高度相同,约760毫米高。这表明是大气压力将管内水银柱托住,气压大小是水银比重与水银柱高度的乘积。大气压变化时,水银柱高度也随之变化。
托里拆利在17世纪所做的证明大气有压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根约1米长的玻璃管中装满水银,并倒放在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下降,上端是不同大小的真空,但管内水银柱高度相同,约760毫米高。这表明是大气压力将管内水银柱托住,气压大小是水银比重与水银柱高度的乘积。大气压变化时,水银柱高度也随之变化。
- AI解释
《托里拆利实验》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实验,主要用于确定大气压强的具体数值。这个实验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伽利略的学生及继承者维克多·托里拆利在1643年至1647年期间进行的。通过这个实验,托里拆利发现了一种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并且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大气压强足够支持约76厘米高的水银柱。
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简述:
- 准备材料:一块玻璃管、一些水银和一个可以封闭的容器(如一个倒置的漏斗)。
- 装满水银:将玻璃管垂直插入水中银中,确保底部完全被水银覆盖且无空气泡残留。
- 密封装置:在封闭系统中旋转或倾斜玻璃管,使水银柱逐渐下降。当它稳定时,观察到的水银高度即为当时大气压强所能支持的高度。
5个造句:
- 在学习物理时,托里拆利实验是理解气压概念的一个重要环节。
- 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托里拆利实验来直接感受大气的压力。
- 尽管早在17世纪就进行了托里拆利实验,但它依然是今天中学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
- 为了准确测量当地的大气压力,科学家有时会重新进行一次简单的托里拆利实验。
- 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直接验证了物理学中关于大气压强的一些基本假设。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看到,《托里拆利实验》不仅是物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精彩体现。
分词解释
托
tuō
1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着下巴。2 陪衬,铺垫:衬~。烘~。3 承着器物的东西:~盘。4 寄,暂放:~身,~售。~儿所。5 请求、帮助:请~。恳~。6 借故推诿躲避:推~。假~。7 依赖:~福。~庇。8 委任:~付。委~。9 压强单位。
里
lǐ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拆
chāi,cā
1 把合在一起的弄开:~信。~洗。~卸。~字。2 〔~白〕方言,流氓骗取财物。3 分散,毁掉:~散。~台。~迁。
利
lì
1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6 姓。
实
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
验
yàn
1 检查,察看:~核。~血。~尸。~光。~证。2 效果,有效果:~方。灵~。应~。效~。屡试屡~。3 证信,凭据:何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