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拼音、解释、组词
纸上谈兵的简介: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的策略。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后用「纸上谈兵」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纸上空谈」
2.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七年,秦1>与赵2>兵相距长平3>,时赵奢4>已死,而蔺相如5>病笃6>,赵使廉颇7>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8>。秦数9>挑战,廉颇不肯。赵王10>信秦之闲11>。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12>为将13>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14>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5>。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6>,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17>也,而括易言18>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注解〕 (1) 秦:战国时秦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秦王政二十六年 统一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 赵:战国时赵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3) 长平:地约当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4) 赵奢: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秦伐韩时,韩请救于赵,赵以为将,大破秦军,号马服君。 (5)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惠王时,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换赵国的和氏璧,相如怀璧前往,见秦王无偿城的诚意,乃完璧归赵。后来在秦、赵渑池之会,智辩秦王,使赵王免于屈辱,遂封为上卿。 (6) 病笃:病势沉重。 (7) 廉颇:战国时赵国人,生卒不详。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 (8) 固壁不战:坚守壁垒,不出兵交战。 (9) 数:音ㄕㄨㄛˋ,屡次。 (10) 赵王:此指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11) 闲:通「间」,谣言。 (12) 赵括: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赵国大将军赵奢之子。 (13) 将:音ㄐ一ㄤˋ,大将军。 (14) 胶柱而鼓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见「胶柱鼓瑟」。 (15) 当:匹敌、相抗衡。 (16) 难:音ㄋㄢˋ,辩驳。 (17) 死地:生死搏斗的境地。 (18) 易言:说得很轻松、容易。
3. 据《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用兵的方法有条有理,自觉天下人都无法超越他。有一次,与父亲谈论起作战之道时,连父亲也都驳不倒他。可是赵奢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称颂嘉许的事,并且告诉妻子说:「作战是一件攸关生命安危的事,而赵括却看得太容易了,将来赵王没有用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起用他,那么让赵国大败的一定就是赵括。」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当时赵奢已经去世,相国蔺相如又病重无法辅政,只剩大将军廉颇独撑大局。廉颇治军有方,深谋远虑,他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拚,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秦军百般挑战,使秦兵久战无功。于是秦王便派出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统领大军。」结果赵孝成王竟中计想改派赵括替代廉颇,但赵括的母亲却上书表示反对,蔺相如也表示同样意见,说到:「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懂得灵活运用,非大将之才。」但赵王不听建言,还是派了赵括领兵抗秦。赵括接掌兵权后,马上改变廉颇的战略,军官也大批更换。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用计截断赵军的运粮后路,围困赵军。过了四十几天,赵军粮草吃尽,赵括率领精锐部队企图突围,结果遭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士也都被秦军俘虏,并且被活埋。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纸上谈兵」,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议论。
1. 在纸上空洞谈论。指言谈议论不切实际。《文明小史》第六○回:「上头究竟圣明不过,晓得立宪这桩事不能凭著纸上空谈的,必须要有人曾经考察过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
词语:纸上谈兵
释义: “纸上谈兵”出自中国古代典故,形容那些不切实际、只凭空想而不付诸实践的人。这个词常用来批评某些人缺乏实践经验,过分依赖理论知识或书本知识而无法应对实际情况。
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的故事。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奢曾是赵括的父亲,他虽然武艺高强,但对儿子过于溺爱和轻信。赵括自幼熟读兵书,但却未能实践父亲的教诲,缺乏实战经验。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由于赵括指挥失误、脱离实际,最终导致全军覆灭,四十万士兵被坑杀。
用法: “纸上谈兵”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理论丰富却缺乏实际能力的人。它警示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重实践,不可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造句
- 老张一直以教书为生,虽然满腹经纶,但每逢需要动手做事时总是纸上谈兵,无法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 刚从大学毕业的小王,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纸上谈兵,屡次出差错。
-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不能仅靠书本知识和空想来解决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多做调查研究,才不至于犯下纸上谈兵的错误。
- 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有战略眼光,但更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市场变化,而不是做那些只是纸上谈兵的战略规划。
- 在项目管理中,“纸上谈兵”的做法往往会导致预算超支和进度拖延,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分词解释
zhǐ
1 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张。~币。~烟。~上谈兵(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洛阳~贵(称誉别人的著作)。金迷~醉。2 量词,指书信、文件的张数:一~空文。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tán
1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2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3 姓。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