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言的简介:

nà yán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

  • AI解释

《纳言》,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日本,最初在《日本书纪》等文献中出现。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汉语词汇,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也没有直接对应的含义,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和推测。“纳”意为接受、采纳,“言”则指言语或意见。因此,“纳言”的字面意义可理解为接受和听取他人的言论或建议。

简单解释

在古代日本政治语境中,"纳言"是负责传达天皇命令给大臣及处理官方文书的官员职位名称,同时也承担着倾听并采纳众臣意见的角色。这个角色强调了沟通协调、信息流通的重要性,在古代的政治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

造句示例

  1. 在那个时代的朝廷里,纳言是极为重要的职务,负责传递天皇的旨意并听取大臣的意见。
  2. 这位纳言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善于倾听各方意见,成为连接君臣关系的关键桥梁。
  3. 纳言一职要求任职者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卓越的政治洞察力。
  4. 尽管时代变迁,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类似“纳言”的角色存在,即作为沟通上下级、协调内部事务的桥梁。
  5. 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正式的“纳言”职位,但许多组织和企业仍然重视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这实际上也是在实践着纳言的精神。

以上是对“纳言”这一概念的基本解释及其应用的示例。需要注意的是,“纳言”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在使用时可能会被误解或需要进一步解释其含义。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