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的拼音、解释、组词

博古通今的简介:

bó gǔ tōng jīn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2.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1>曰:「吾闻老聃2>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3>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注解〕 (1) 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3) 往:前往拜访。

3.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著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1.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例】他博古通今,演讲时总是引经据典。

1.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也作「博古知今」、「通今博古」。

博古通今》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对古代和现代的事物都了解得很清楚。这个成语中的“博”意味着广泛,“古”指的是过去的事物或历史,“通”表示理解透彻,“今”则是指当前的事情。因此,使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人时,主要强调的是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广泛的现代认知。

造句示例:

  1. 这位老教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 他不仅精通古代诗词歌赋,对近代科技的发展也了如指掌,真可谓博古通今
  3. 在这次知识竞赛中,这位参赛者凭借其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展现了博古通今的能力。
  4. 我们应该多向那些博古通今的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5. 这个博物馆的讲解员知识渊博,能将历史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真是个博古通今的人物。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

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3 姓。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jīn

1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