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于的拼音、解释、组词

于于的简介:

yú yú
1.自得貌。 2.相属貌。 3.多难貌,屈曲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徐行的样子。唐.韩愈〈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 自足的样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3. 相连不绝的样子。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a02149_.gif;&a02149_.gif;。」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关于“于于”这个词语,直接查找并没有明确指出它是一个固定词组或者常见词汇。在古代文献或某些方言中,“于于”可能有特定的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未找到作为独立词语使用的确切定义和解释。“于于”的形式更类似于形容词或副词后缀的一种使用方式。

不过,根据字面意义来推测,“于”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包括表示在某个位置、时间点上发生动作;也可用作介词。如果“于于”是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一个短语或者在某些方言中的用法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进行猜测。

猜测意义与造句

  1. 形容状态: 若意指缓慢、慢慢的样子。
  2. 造句:

    1. 天空中的云朵于于地移动着。
    2. 春风吹过,树枝摇曳于于的。
  3. 强调反复的动作或声音的轻微重复。

  4. 造句:
    1. 鸟儿的鸣叫声于于响起。
    2. 姐姐的话于于是又说了一遍。

请注意,“于于”在此处作为推测性用法,具体含义需根据实际语境来判断。若“于于”是特定方言中的表达方式或有其他特殊意义,请告知具体背景以便提供更准确的解释和使用示例。

分词解释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