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三子的简介:
èr sān zǐ
1.犹言诸君;几个人。
1.犹言诸君;几个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犹言诸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在古代汉语中,《二三子》并非一个固定的成语或常用词汇,而是“二三子”三个字的组合。其中,“二三子”的含义较为具体,通常用来指代几个学生、几个朋友或者一些人,带有数量上的模糊性。它出自《论语》,用于表达对孔子学生的称呼,后来也被广泛用于泛指。
详细解释
- 二三子:这个词汇在使用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可以指代老师的学生或同道中人。
- 用法:通常用来表示“几个学生”、“几位朋友”等含义。也可以用来指代一群人的模糊称呼。
造句
- 孔子说:“二三子,吾以汝为贤,今日何故皆无言?”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生们的期望与失望。
- 晚上,我们邀请了几位“二三子”来家里聚会,共享美食和好时光。
-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论语》中的这段话时说:“我常常想起‘二三子’这个词。”
- 在那场学术研讨会上,他提到自己的同事、朋友都说他是“二三子”,表达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 闲暇时刻,约几个“二三子”一起去郊外走走,享受自然的美好。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二三子”这个词汇不仅限于古代的语境,在现代语言中同样可以灵活使用,用来表达对朋友、同学或者一群人的亲切称呼。
分词解释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