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函牍的简介:

hán dú
书信:函牍往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

函牍》一词出自古代文献,它指的是用信件、书简等书面形式进行往来的文书。在古代文言文中,“函”通常指包裹或箱子,用来装寄物品;“牍”,则是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在古代纸张普及之前,人们常用牍来记录文字。

详细解释

  1. :有包裹、信封的意思。
  2. :指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通常为木片或竹片。
  3. 合起来,“函牍就是指通过写信、送信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或进行官方往来。在古代,这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

造句

  1. 古代文人之间,常以诗书相赠,通过函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2. 官府之间的公函往往采用正式的函牍形式来确保文书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3. 李白寄给好友杜甫的一封长笺,正是典型的古代“函牍”。
  4. 清朝官员在处理公务时,除了口头上达下、下达外,还经常通过函牍来进行重要文件的传递和存档。
  5. 《红楼梦》中贾府之间频繁往来的一些书信就可称为函牍

这些例子展示了“函牍”作为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hán

1 匣,盒子:石~。剑~。2 套子,引申为量词:书~。信一~(信一封)。3 信件:~件。公~。来~。4 包含,容纳:~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珠。5 铠甲:~人(制甲的人)。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