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的拼音、解释、组词
八识的简介:
bā shí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1.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在佛教中,“八识”是唯识学派的重要概念,是构成主观意识和感知世界的基本元素。唯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灵世界是由八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是一个独特的认知或感知方式,这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中阴识)以及阿赖耶识(藏识)。每个“识”对应某种感觉器官或者深层的心理活动。
- 眼识:与视觉有关,是通过眼睛感知外部世界的认识。
- 耳识:与听觉有关,是通过耳朵接收外界声音的认知。
- 鼻识:与嗅觉相关,涉及对气味的感知。
- 舌识:与味觉相关,涉及到品尝味道的能力。
- 身识:涉及身体的感觉,包括触觉、温度感等。
- 意识:指的是综合多个感觉信息后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 末那识(中阴识):是内向的心识,主要关注内心世界,常被描述为“我”的知觉。
- 阿赖耶识(藏识):被认为是所有八识的基础,包含了种子意识,可以存储记忆和习惯等。
以下是使用“八识”概念的五个造句:
- 在深入探讨佛教哲学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基本认识的理解。
- 阿赖耶识如同一个巨大的仓库,在其中储存了无量劫以来的心念与行动。
- 末那识是意识的基础,它不断地确认“我”的存在和认同。
- 眼识通过视觉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而意识则让我们的认知更加全面和复杂。
- 在修行过程中,净化八识中的烦恼种子是达到觉悟的关键之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