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愤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愤的简介:
gōng fèn
公众的愤怒:激起~。
公众的愤怒:激起~。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众人共同的愤慨。【例】他经常乱倒垃圾,终于激起公愤,被大家检举告发了。
1. 众人共同的愤慨。《老残游记》第五回:「所以大家动了公愤,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文明小史》第一回:「太尊媚外,永顺县察看矿苗;童子成军,明伦堂大抒公愤。」
词语《公愤》的意思是指公众对某种不公正或不当行为感到强烈的愤怒情绪。这种情绪通常是针对某个事件、现象或群体,而产生的集体不满和反对的态度。
详细解释:
- 公愤:由“公共”与“愤怒”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广泛性和社会性特征。它不同于个人的私愤,而是公众普遍对某种行为或现象感到不满并希望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这一情绪。
- 产生背景:通常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不公事件或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不公平待遇等。人们通过“公愤”这种情感来呼吁改变现状,有时会采取示威、请愿等方式。
造句:
- 自从那家化工厂开始排放有毒气体以来,附近居民的公愤情绪日益增强。
- 面对政府对于贪污官员的包庇行为,市民们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公愤。
- 在得知学校食堂价格飙升的消息后,学生们联合起来表达了共同的公愤。
- 社区居民因公园被改建为商业用途而感到公愤,认为这损害了公共利益。
- 由于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公愤,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这些句子展示了“公愤”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与体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