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又来的拼音、解释、组词

可又来的简介:

kě/kè yòu lái
1.对自己或别人说的话表示肯定或加重语气。犹言的确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别人所说的话表示异议或加重语气之词。犹如现在口语的「这可怪了」、「那奇怪了」。《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可又来!我的父亲昨日明明把十五贯钱与他驮来作本,养赡妻小,他岂有哄你说是典来身价之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可又来!你不曾去过,怎么得知道?」

实际上,“可又来”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短语,它看起来像是某种方言或者特定语境中的表达。如果“可又来”的意思是从“可”(表示可以、能够)和“又来”组合而来的话,那么它可能被解释为一种口语化表达,意指某事再次发生或重新出现。

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解释和使用场景,我将尝试推测并创造一个合理的语境。在某些方言中,“又来了”往往用于描述不希望的事情重复出现。“可又来”的用法可以理解为:“虽然之前解决过问题,但这次却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种表达可能流露出一种无奈或烦扰的情绪。

基于以上解释,我将提供五个造句:

  1. 他这次终于把作业写完了,没想到的是,可又来了,明天老师布置了更多的额外任务。
  2. 上周他通过努力解决了销售问题,但本周市场变化很快,他又得应对新的挑战,真是可又来。
  3. 她终于说服了客户签合同了,但是好景不长,可又来了,客户开始反悔了。
  4. 他们好不容易把社区治安整顿好了,没想到的是,可又来了一伙新来的不良分子,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5. 他刚学会开车没多久,可又来了,公司要求参加紧急送货任务,这让他心里有些忐忑。

需要注意的是,“可又来”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方言背景来进行理解和表达。如果“可又来”出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能存在更具体的意义或用法。

分词解释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yòu

1 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今天~下雨了。2 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你~不是小孩!3 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高~大。4 再加上,还有:~及。十~五年。5 表示转折:这个人挺面熟,一下子~想不起来他叫什么。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