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达山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耨达山的简介:

ā nòu dá shān
1.即昆仑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阿耨达山﹐一名昆仑山﹐其山为天柱﹐在雍州西南一万五千三百七十里。"耨﹐一本作"傉"。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三﹕"释氏《西域志》﹕阿耨达山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即昆仑山。穆天子所至﹐即阿耨达宫也。"一说﹐即冈底斯山﹐在西藏自治区南部。

  • AI解释

阿耨达山》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汉语词汇,而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外来词,来自古代印度佛教术语。它在梵语中被称为“Anavatapta”,在中国古译为"阿耨达山"或直接音译为“阿鼻地獄”。它通常出现在《华严经》等经典文献中。

根据解释,“阿耨达山”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意指“无热之地”或者“不热之地”。在佛教故事中,这座山是位于须弥山上的一座清凉圣山。据说此山常年雪白皑皑,四季如春,不受炎热的影响。作为净土的一部分,它象征着清净和安详。

造句:

  1. 在《华严经》的故事里,阿耨达山是一个没有炎热的地方。
  2. 人们常常向往阿耨达山那种清凉宁静的生活环境。
  3. 尽管外界环境酷热难耐,但想象自己在阿耨达山上享受着凉爽和宁静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4. 若是能够到达阿耨达山,必定可以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安宁。
  5. 佛教徒们常常祈愿能前往阿耨达山,以求得解脱之境。

请注意,上述解释基于传统宗教故事背景,并非实际存在的地理概念或科学事实。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应明确其出处和含义所在。

分词解释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