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里搭拉的拼音、解释、组词
滴里搭拉的简介:
dī lǐ dā lā/lá
1.纷杂﹑众多貌。 2.形容断断续续,零零落落。
1.纷杂﹑众多貌。 2.形容断断续续,零零落落。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纷纷下垂的样子。比喻接连不断。《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四回:「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
《滴里搭拉》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声音断断续续、稀稀拉拉地发出的状态。这个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有不同的发音或用法,但大体上都表达的是类似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声调: “滴”在这里可以读作去声,“里搭拉”则是一个拟声词。
- 意义: 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雨点稀疏地下落、物品掉落发出的声音等。例如,下雨时,雨点不是密集地落下,而是断断续续;或者是轻飘的物体缓慢坠落地面。
造句:
- 夜晚的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让整个城市显得更加宁静。
- 她轻轻地把书包放在地上,里面的文具盒发出了一串滴里搭拉的声音。
- 风吹过稀疏的树木,树叶随风摇曳,发出滴里搭拉的响声。
- 老师打开窗户后,外面偶尔传来滴里搭拉的小鸟叫声,给教室带来了一丝清新自然的气息。
-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三三两两离开教室,走廊上还回荡着他们脚步滴里搭拉的声音。
请注意,“滴里搭拉”并非正式的书面语词汇,在正规文本中使用时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在口语和地方性文学创作中非常普遍且富有特色。
分词解释
滴
dī
1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眼药。~落。~翠。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漏(漏壶)。2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汗~。3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水不漏。两~墨水。
里
lǐ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4 衣物的内层:被~。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6 姓。
搭
dā
1 支;架设;用棍棒等东西交接捆扎起来:~建。~盖。~制。~桥。~救。~架子。2 共同抬:把桌子~起来。3 交接,配合:~配。~伙。~档。~售。~伴。~帮。~腔。~话。~界。~讪。4 乘车船等:~车。~船。~客。~载。5 方言,指处、地方:这~儿。
拉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