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汛的拼音、解释、组词

塘汛的简介:

táng xùn
1.明清时驻军警备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关卡。亦泛指关卡。

  • AI解释

塘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清末民初的历史文献和部分方言词汇中有所提及。它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行政单位,负责管理特定区域内的水塘以及防御事务。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清朝时期,在四川、广西等西南地区设有塘汛制,作为地方上的边防体系。这些塘汛的设置主要用于应对外来入侵和土匪的骚扰。
  • 职责范围:除了军事防卫之外,还负责当地的治安、水利管理和灾情报告等工作。
  • 组成结构:一般由一些小型的哨所或巡逻队构成,每个哨所有一定数量的士兵驻守。

造句

  1. 在清朝末年,四川的许多地方设有塘汛作为边防重地。
  2. 塘汛不仅是军事要塞,还肩负着重要的水利管理职责。
  3. 当时,四川各地的塘汛都加强了巡逻力度以防止土匪活动。
  4. 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在川渝地区还能找到一些旧时塘汛的遗迹。
  5. 研究者们常常通过研究塘汛的历史文献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军事布局。

以上是对于《塘汛》一词的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需要注意的是,《塘汛》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历史学术语或特定的情景描述中,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

分词解释

táng

1 堤岸,堤防:~坝。~堰。河~。海~。2 水池:池~。荷~。鱼~。苇~。3 某些地区在室内挖小坑用来生火:火~。

xùn

1 江河定期的涨水:~期。~情。防~。桃花~(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2 洒:~扫(a.洒扫;b.扫除,清除)。3 古同“讯”:~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