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的拼音、解释、组词

扬州十日的简介:

yáng zhōu shí rì
1645年6月29日(夏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城,大肆屠杀十日,史称“扬州十日”。

  • AI解释

扬州十日》指的是明末清初发生在扬州的一次大规模屠杀事件,这一悲剧在史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据传,在1645年(顺治二年),清朝军队攻陷扬州后,对城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洗劫和屠杀,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的死亡。此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军事冲突密切相关,反映了历史上的残酷现实。

详细解释

  • 时间:1645年(顺治二年)
  • 地点:扬州
  • 背景:清朝军队攻占扬州后,对城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 影响:这次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造句

  1. 这段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和平时期的社会稳定是多么重要,绝不能轻视任何可能引发暴力冲突的因素。
  2. 历史上的《扬州十日》不仅是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记忆,也是对人性恶的一面深刻的警示。
  3. 每当提及《扬州十日》,人们心中都会涌起难以平息的悲凉感,这种历史的记忆是无法被时间抹去的。
  4. 通过对《扬州十日》的研究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5.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歧视行为,努力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

分词解释

yáng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3 在空中飘动:飘~。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5 姓。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