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抗捐斗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莱阳抗捐斗争的简介:

lái yáng kàng juān dǒu/dòu zhēng
1910年山东莱阳知县以筹办新政为名,增加捐税。联庄会首领曲诗文发动抗捐斗争,万余乡民入城请愿。山东巡抚派兵镇压,民众举行武装反抗,坚持斗争两个多月后失败。

  • AI解释

莱阳抗捐斗争》是1924年在山东莱阳县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群众性反剥削、反压迫、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农民武装抗捐事件。这场抗捐斗争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剥削的决心与勇气。

详细解释:

  • 背景:1924年,军阀割据、地方官吏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 事件:莱阳县广大农民不堪压迫,在中共领导下,联合起来进行抗捐斗争。他们采取集体行动,公开拒绝缴纳不合理及过度的赋税,并通过武力对抗欺压、勒索地方官员和恶霸地主。
  •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这场抗捐斗争最终取得了一定胜利,沉重打击了官府的封建剥削体系,提高了农民阶级的政治觉悟。

造句示例:

  1. 在中国革命历史中,《莱阳抗捐斗争》是一段极为珍贵的历史片段。
  2. 莱阳抗捐斗争》展示了农民阶级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3. 莱阳县的这场抗捐斗争,标志着当时人民反抗不公的决心与力量。
  4. 这场抗捐斗争对后来的土地革命和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像《莱阳抗捐斗争》这样的历史事件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分词解释

lái

1 藜。2 〔~菔〕萝卜的别称。3 古代指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政烦赋重,田~多荒”。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kàng

1 抵御:~击。~争。~拒。抵~。顽~。2 拒绝:~议。~上。~命。~税。3 对等:~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juān

1 舍弃,抛弃:~弃。~生。~躯。2 献助:~资。~献。~助。募~。3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4 赋税的一种:车~。房~。

dǒu,dòu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 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 形容事物之大:~胆。4 形容事物之小:~室。5 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7 圆形的指纹:~箕。~纹。8 古同“陡”,高耸的样子。9 〔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 古同“陡”,突然。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