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前179-前104)的拼音、解释、组词

董仲舒(前179-前104)的简介:

dǒng zhòng shū (qián 179-qián 104)
西汉哲学家。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曾建议汉武帝废除各家之学,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此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都以儒学为正统。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提出“天人感应”说,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 AI解释

词语:董仲舒

释义: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天人合一”、“三纲五常”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哲学和社会伦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天人合一”理论:董仲舒认为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内在联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 “三纲五常”说:这是他对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贡献之一。“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包括仁、义、礼、智、信,是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
  3. 提出“天人感应”:他强调皇帝的行为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或奖励,这种思想强化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

造句

  1.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2. 董仲舒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深刻地影响到了东亚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
  3.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三纲五常”的核心思想至今仍然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意义。
  4. 通过学习董仲舒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哲学智慧。
  5. 在现代社会中,“天人合一”这一理念提醒我们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dǒng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4 姓。

zhòng

1 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2 在当中的:~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裁(居间调停、裁判)。3 姓。

shū

1 展开,伸展:~展。~畅。~张。~卷(juǎn )。~适。~心。2 从容,缓慢:~缓。3 姓。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