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簋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簋的简介:

hú guǐ
1.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

  • AI解释

胡簋》是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器,因其形制与纹饰具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据研究和考古资料,《胡簋》是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被发现的,它不仅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胡簋》的主要特点包括: - 形状:簋是一种主要用于盛放煮熟的食物的青铜礼器。 - 纹饰:它的表面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包括兽面纹、夔龙纹等,这些图案体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五个使用《胡簋》这一词语的例子:

  1. 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件名为《胡簋》的珍贵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 胡簋》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展示了商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3. 在一次关于古代中国的讲座上,讲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件名为《胡簋》的重要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4. 这件名为《胡簋》的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晚期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胡簋》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文物之一,因为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