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民疲的拼音、解释、组词

师老民疲的简介:

shī lǎo mín pí
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 AI解释

词语“师老民疲”出自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尤其是《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行军之道,急行军则倦,缓则生奸;饥渴而不饮食物,则亡其卒半。故曰:师老民疲。”其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师老民疲”这四个字连在一起的表述,但通过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军队久战疲劳、百姓因为战争消耗而困顿的状态。

在现代语境中,“师老民疲”通常用来形容长时间持续的艰苦斗争或紧张状态对军事力量和人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强调的是长期战争导致士兵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以及民众生活艰难的情况,反映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持久战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以下是五个包含“师老民疲”的造句:

  1. 由于长期征战,我军士气低落,兵员减少,已经呈现出师老民疲的状态。
  2. 长年累月的军事冲突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导致了师老民疲的局面。
  3. 经过多次艰苦的战斗和持久的努力后,士兵们感到疲惫不堪,出现了明显的师老民疲现象。
  4. 为了尽快结束战乱,政府决定实行和平谈判以避免进一步造成师老民疲。
  5. 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给双方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形成了典型的师老民疲状态。

分词解释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

lǎo

1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2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3 极,很:~早。~羞成怒。4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5 晚年:~年。~境。6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 总是,经常:~是生病。8 原来的:~地方。9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10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11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12 死的讳称:~了。13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14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1 身体劳累的感觉:~乏。~倦。~劳。~惫。~敝。精~力尽。2 懈怠,不起劲:~塌。~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