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疑的拼音、解释、组词

稽疑的简介:

jī/qǐ yí/nǐ
1.谓用卜筮决疑。 2.泛指考察疑事。

  • AI解释

稽疑》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是指对疑难问题进行详尽考察与讨论的一种做法或过程。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具体体现在某些史书中关于王公贵族在处理国家大事时,面对重大的疑问或决策前会进行深入的咨询和探讨,以求得最为合理和合乎礼制的答案。

详细解释:

  1. :意思是考察、审慎思考。
  2. :指疑惑不决的问题。

稽疑》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占卜、问鬼神或请教有德行的臣子等方式来解决国家和社会中的重大疑问,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与合法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决策过程的严谨态度和对民意及天意的尊重。

造句示例:

  1. 古代帝王在面对重大的国事时,常常会进行《稽疑》活动,以此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假如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稽疑》的过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帮助领导者找到应对之策。
  3. 在历史上,对于一些重大的外交政策问题,先秦诸子中的贤臣往往会被邀请参与《稽疑》,提供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 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在现代政府中也可以借鉴古代《稽疑》的精神,通过广泛的咨询和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
  5. 每当国家遇到重大的历史转折点,《稽疑》活动便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出现,以此提醒人们在关键时期做出明智的选择。

分词解释

jī,qǐ

1 停留:~留。~滞。2 考核:~核。~查。~考。无~之谈。3 计较:反唇相~。4 至。5 姓。

yí,nǐ

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