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粮户的简介:

liáng hù
1.缴纳田赋之民户。 2.方言。地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缴纳钱粮的人家。《明史.卷七八.食货志二》:「成、弘以前,里甲催征,粮户上纳,粮长收解,州县监收。粮长不敢多收斛面,粮户不敢搀杂水谷糠粃,兑粮官军不敢阻难多索,公私两便。」

《粮户》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或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来划分不同的户口类别,其中“粮户”一词可能是指那些主要负责耕种和提供粮食的农户,或者是负责征收、管理和记录粮食生产的官员或机构。

详细解释

  • 定义:“粮户”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一种农业户籍分类或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群体。
  • 背景:在古代中国,政府对农业生产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根据土地性质和粮食产量的不同,会将农民划分到不同的户口类别中。因此,“粮户”这一概念可能与特定的税收制度、劳役制度等紧密相关。

造句

  1. 古代中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农民被分为不同类型的“粮户”,以区分他们对国家财政的重要程度。
  2. 在古代的税赋体系中,粮户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赋税。
  3. 尽管社会地位不高,但粮户在维持社会粮食安全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4. 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工作,“粮户”群体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和技术。
  5. 粮户们不仅承担着生产粮食的责任,还可能参与到了地方的水利建设和农作物保护工作中。

请注意,上述“粮户”的解释及造句基于对古代户籍制度和农业文化的一般理解构建而成,并非完全对应于某个具体的、历史上确切存在的“粮户”概念。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历史背景或定义,请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资料。

分词解释

liáng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食。~仓。~荒。弹尽~绝。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钱~。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