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的拼音、解释、组词

补阙的简介:

bǔ quē
1.匡补君王的缺失。 2.引申为弥补缺漏。 3.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

  • AI解释

补阙》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属于谏议性质,主要职责是监督百官行为、纠正皇帝和官员在政务决策上的失误或不当之处。它源自唐代,在唐玄宗时期正式设立,后世虽有沿袭但功能有所变化。

解释: - 名称由来:“补阙”意为弥补缺失的意思,即通过谏言帮助君主或官员改正过失。 - 职能特征:主要负责向皇帝提供意见和建议,对国家政策进行审查,并且监督各级官僚的行为。其设立旨在使朝廷内部形成一种批评与自我反省的文化氛围。 - 职位等级与地位:“补阙”属于谏议制度的一部分,在唐代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中位列下八品。

造句: 1. 在古代,许多皇帝都会设置补阙这样的官员来监督朝政,以防止决策失误。 2. 为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现在也有学者建议设立类似于“补阙”的角色来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3. 唐代的谏官制度中,包括了补阙这样的职位,这些官员对于保持皇帝决策的正确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提到补阙这一官职及其职责的内容,反映了当时重视批评与自我反省的文化。 5. 今日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从古时的谏议制度中汲取经验,比如设立类似“补阙”的监督机构。

分词解释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3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