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的拼音、解释、组词

京观的简介:

jīng guān/guàn
1.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京观》一词在古代典籍中出现,通常指的是古代军事活动中的一种做法。据史书记载,当一支军队攻占了一个重要地点或打败了敌军后,往往会将战死者的尸体埋葬,并在其上修建土丘以示纪念和震慑敌人,这个土丘被称为“京观”。这种做法在《左传》等古籍中有多处记载。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古代战争结束后,有时会在战场附近筑起土丘以纪念阵亡的将士或展示胜利。
  • 目的:除了作为对敌方士兵的一种尊重和悼念外,还具有威慑作用,提醒敌人不要轻易挑战强大的军队。同时,也可以用作军事行动后的标记,便于后续作战时定位位置。

造句

  1. 春秋战国时期,楚军大败秦军于丹水之畔,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们在战场上建起了高高的京观
  2. 据传关羽在与东吴的征战中,在一处关键的战役中建立了京观以示功绩,激励士气。
  3. 古代战争结束后,将敌方将士安葬并在其上筑起土丘的行为被称为“京观”,这是一种既表示尊重又彰显实力的做法。
  4. 《左传》中有记载,春秋时期的一些著名战役后,双方都会在战场上建立京观来纪念牺牲的将士。
  5. 在研究古代战争史时,考古学家常常会在遗址中发现曾经修建过的京观遗迹,这些遗迹对于了解古代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京观”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