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上沅(1897-1970)的拼音、解释、组词
余上沅(1897-1970)的简介:
yú shàng/shǎng yuán (1897-1970)
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
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参加爱美剧运动。1923年赴美国学习戏剧。1925年回国,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主持戏剧系。后任上海光华、暨南等大学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在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任教。论著有《国剧运动》、《余上沅戏剧论文集》等。
- AI解释
余上沅(1897-1970)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历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和翻译家。余先生的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西南联大的贡献尤为突出。
详细解释
余上沅:原名汝宽,号季陵,湖南衡山人。他是20世纪初至中叶活跃在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余上沅在教育、历史研究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参与创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担任过该校的教授和教务长等职务,对保存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造句
- 在抗战时期,余上沅先生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到了西南联大的创办工作当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通过阅读余上沅的著作《中国通史》,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 余上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同时还是许多文学作品的重要翻译者之一。
- 作为一位学者,余上沅先生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深入细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西南联大的成功运行离不开余上沅等众多知识分子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以上句子均围绕余上沅生平及其成就进行描述,展现了他在不同领域的重要贡献与影响。
分词解释
余
yú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