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端的拼音、解释、组词
毫端的简介:
háo duān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2.犹言笔底;笔下。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2.犹言笔底;笔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微小的部分。《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曰》:「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江山自雄丽〉词:「漱冰濯雪,眇万里一毫端。」
2. 笔端、笔下。宋.韩琦〈观胡九龄员外画牛〉诗:「采摭诸家百余状,毫端古意多含蓄。」
《毫端》,此词多用于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赋中,通常指的是书写工具——毛笔的尖端。在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中,毛笔作为主要创作工具,其独特的构造(尤其是笔锋)赋予了艺术家极大的灵活性与细腻的表现力,因此“毫端”不仅指代笔尖,更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之精细、微妙之处。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指的是毛笔的尖端部分。
- 象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多用来形容通过细微的文字、画作表达的丰富情感和高超技艺。它体现了作者或艺术家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卓越的表现能力。
造句:
- “他握着一支精美的羊毫,用毫端轻轻触碰宣纸,在上面挥洒自如,一幅绝妙山水图便跃然纸上。”
- “她提起毛笔,将细腻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毫端,一气呵成了一首动人的诗篇。”
- “画家在画布上小心地用毫端蘸取色彩,每一笔都是精心雕琢的结果。”
- “书法家的手法极为老练,每一处落笔皆是毫端之功。”
- “那幅国画,每一根线条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艺术素养,真是出自毫端的杰作。”
这些句子展示了“毫端”在不同的语境中所承载的不同含义和情感。
分词解释
毫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端
duān
1 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2 正派,正直:~方。~直。~重(zhòng )。品行不~。3 事物的一头:~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4 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