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革之祸的拼音、解释、组词

兵革之祸的简介:

bīng gé zhī huò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战争的祸害。《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江东六郡,生灵无限,若罹兵革之祸,必有归怨于我,故决计请降耳。」

词语详解

兵革之祸

  • 释义: "兵革之祸"是指因战争或军事冲突带来的灾难和不幸,也常用来形容因为战事引起的灾祸。其中,“兵”指的是武器、军队或战争;“革”是指铠甲或泛指兵器装备,引申为战争。“祸”即灾难、祸患。
  • 出处: 该成语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原文中提到:“天下之大,黎民之众,兵革之弊。”

造句

  1. 自从那场战争爆发以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便饱受兵革之祸的煎熬。
  2. 在和平年代,人们祈祷着远离兵革之祸,渴望安宁与繁荣的到来。
  3.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兵革之祸不仅使人民流离失所,更破坏了国家的根本和根基。
  4. 历史上的每一次大战都是兵革之祸的体现,而真正宝贵的,是和平与安定的生活。
  5. 当前国际局势紧张,我们更加要警惕可能到来的兵革之祸,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兵革之祸”这一词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 改变:~新。~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 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huò

1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2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