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诰的拼音、解释、组词

制诰的简介:

zhì gào
1.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天子的诏命。《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唐.元稹〈制诰自序〉:「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也作「制诏」。

制诰》这个词并非一个独立的具体词汇,而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或文件类型。在古代汉语中,“制”指的是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法令;“诰”是古代帝王赐予臣子的文书或训诫之词。因此,《制诰》可以理解为由皇帝亲自撰写的、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进行重要人事任免和表彰奖励等事项的诏书。

造句示例:

  1. 在唐朝,著名的《制诰》文风被广泛应用,如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秋兴八首》,其中就包含了一些关于国家政务的“制诰”性质的文字。
  2.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皇宫中,御笔一挥,一张具有正式法律效力的《制诰》便应运而生,内容可能涉及对某位官员的任命或是宣布一项重大的国策调整。
  3. 假如你身处在明代,作为文臣之一,被皇帝召见后奉命起草一份《制诰》,向全国公告一项新的税法改革措施。
  4. 在历史课本上记载着,某个伟大的宰相在朝堂之上代为拟写了一份《制诰》,详尽地描述了此次朝廷内外政令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5. 某个小说情节里,主角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官员,在处理案件时需要依据皇帝发布的《制诰》来做出公正判决。

请注意,《制诰》并非具体的词汇,而是根据其组成的文字含义进行解释。以上造句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构建的,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文本或情节描述。

分词解释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