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期会的简介:

qī/jī huì/kuài
1.约期聚集。 2.指期限。 3.机缘;机会。 4.一定的时间。 5.谓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多指有关朝廷或官府的财物出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约期聚集。《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绍等各引兵去,皆与岐期会洛阳,奉迎军驾。」

2. 机会。《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南朝梁.沈约〈答陶隐居难均圣论〉:「众生缘果所遭,各有期会。」

期会》是中国古代官府中的一种制度,主要指定期举行的会议或集会。通常用于地方行政管理和政务处理上。在这样的会上,官员们会讨论、审议有关地方治理的问题,例如税收、治安、水利工程等。这种制度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并确保政令能够及时传达至基层。

以下是五个使用《期会》作为词语的造句:

  1. 官府每年都会定期召开期会,以便大家能共同商讨今年度的地方治理计划。
  2. 在这次期会上,地方官员们针对最近出现的一些治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3. 由于期会是公开举行的,因此当地居民也被邀请参加,这样可以增加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4. 李太守十分重视期会的作用,他亲自出席每一次会议,并积极听取下属的汇报与建议。
  5.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期会》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地方社区。

分词解释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