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的拼音、解释、组词
杯水车薪的简介: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无济于事」
2. #《孟子.告子上》1>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2>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文子.上德》。 (2) 与:支助、赞助。〔参考资料〕 《文子.上德》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势胜火,一酌不能救一车之薪。
3. 「杯水车薪」就是只拿著一杯水,却想要去消灭一车子薪柴所燃烧的火。这句成语的典源从孟子的一段话而来。在《孟子.告子上》里面,记载了孟子说过这么一段话:仁的力量很大,它可以像水消灭火一样去消灭不仁的事。但是当今行仁的人并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去做,力量当然就小了。就好像只拿一杯水却想要灭掉一车子薪柴所烧起来的火,怎么可能办得到?于是不但消灭不了不仁的事物,反而助长它们的气燄,最后还会弄到自己被灭亡。孟子这段话的意思,就好像我们今天有一些为善的人,只注意到善名,并没有真心诚意要去行善,于是对于不善的事情,就会说:「我也尽到行善的一份心了,但是因为社会上坏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本来善绝对可以胜恶,邪绝难胜正,但是假如社会上充斥了太多虚浮的善,善就会微弱到只剩一杯水的力量,邪恶的势力当然会越来越大,最后是不是就会反过来,把善的势力给取代了呢?由此看来,孟子「杯水车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义的。后来这句成语多用来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1. 一车子的柴薪著火,只用一杯水去救。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例】环保工作需要全民的配合,单靠政府的力量,就如杯水车薪,是起不了作用的。
1. 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比喻无济于事。《镜花缘》第一○回:「就是平日有些小小灵光,陡然大恶包身,就如杯水车薪一般,那里抵得住!」也作「杯水舆薪」。
《杯水车薪》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它出自《韩非子·喻老》,用来形容用少量的事物去解决大量需要的事物,其效果微不足道。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情况。
详细解释
- 杯:指杯子。
- 水:指水。
- 车:古代用作量词,表示多的意思。
- 薪:指柴火或木柴。
综上所述,“杯水车薪”比喻用少量的东西去解决大量需要的事物或问题,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和无济于事。成语强调的是“量”的不匹配和方法的不当。
造句
- 环保部门虽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但杯水车薪,远远不够解决整个城市的环境问题。
- 他只是用几个小办法来试图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没有多大作用。
- 尽管他在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还是因为基础薄弱而成绩平平,这真可谓是杯水车薪。
- 公司高层虽然决定减员增效,但面对庞大的员工基数和复杂的工作环境,这样的举措显然只是杯水车薪。
- 对于这场大火来说,只用几桶水去扑灭无异于杯水车薪,必须及时调来消防设备。
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示了“杯水车薪”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和意义。
分词解释
bēi
1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2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xīn
1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