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真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真的简介:

luàn zhēn
谓模仿逼真,使人真假难辨:临写草帖,几欲乱真|赝品终究是赝品,即使它可以乱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逼真,使人真假难辨。《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列传六.米芾》:「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

2. 以假作真。宋.黄庭坚〈谢王烟之惠茶〉诗:「于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宋.赵蕃〈遂初泉〉诗:「世间名贤久难辨,顾恐石室来乱真。」

乱真》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极其逼真,以至于真假难辨。它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模仿技艺非常高超,以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或模仿的对象几乎和原物没有差别,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详细解释:

  • 词源与历史:这个词语最早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文段中有所提及。
  • 语境使用:这个词可以用于描述艺术、表演、技术等多方面的高超技艺或模仿能力,通常带有赞美之意。有时也会用以讽刺某人的模仿过于逼真反而被误认为原物。

造句:

  1. 这幅画作的仿制品几乎可以乱真
  2. 他的演技之高超,甚至让台下的观众都信以为真。
  3. 那个骗子的话听起来十分动听,简直能乱真
  4. 她模仿明星的动作和说话方式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5. 虽然这是他精心设计的动画作品,但观众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人物形象了。

分词解释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zhēn

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2 确实,的确:~好。~正。~切。3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4 本性,本原:纯~。天~。5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6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