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韵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韵诗的简介:
liǎng yùn shī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1.诗体之一种。一首诗中押平仄两韵。如唐章碣《变体诗》"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就是一首两韵诗。
- AI解释
《两韵诗》这个词汇可能是指一种形式上由两个诗句构成的诗歌,每个诗句遵循特定的音律或韵脚规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种简短的形式可能会被称作“绝句”的一部分,或单独作为一种独立的小诗体裁出现。而现代语境下,“两韵诗”通常指的是两行押韵的短小诗歌。
在古汉语中,诗句的押韵是指末尾音节相同或者相似的字来结束每一句或每两句话,以达到声音上的和谐与美感。两韵诗的形式相对简单,便于初学者理解和创作,同时也能够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意境。
下面给出五个关于“两韵诗”的造句示例:
- 春风吹柳絮,飞入画堂深处。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山高水长情无限,风轻云淡意更绵。
- 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小无猜共岁月。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按照“两韵诗”的形式创作的示例,并非真实的历史诗句。在实际的文学作品中,“两韵诗”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或者名称,但上述例子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展示如何根据押韵和结构来构建简洁而有力的文字。
分词解释
两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韵
yùn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白。琴~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气~。~味。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