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司的简介:

èr sī
1.指汉王尊﹑王骏。二人皆为司隶校尉,故称。 2.指司徒﹑司空。

  • AI解释

二司》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指的是朝廷中的两个重要官署或部门。由于“二司”的具体含义可能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具体的上下文有所不同,这里主要解释其常见的意思,并提供五个使用这个词语的例句。

详细解释

  • 两汉至唐宋时期的“二司:一般指尚书省下的吏部与户部或刑部、兵部。其中,吏部负责官吏选拔和任免;户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等事务;刑部则主要处理刑事诉讼案件。

  • 元明清时期也有类似称呼:例如,“都察院”有时也被看作是“二司”,与六部中的某一部共同构成监察体系。

造句

  1. 唐朝初期,李世民即位后改革官制,设立吏、户两司,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在宋代,兵部和刑部被合称为“二司”,负责军政及司法事务,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与协调。

  3. 明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都察院之外单独设置了督抚机构,与六科共同形成了所谓的“三法司”体系,其中的吏、户两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 据史书记载,清代前期,尚书省下的刑部和兵部被视为“二司”,负责全国的司法审判及军事管理。

  5. 唐代初期的政治架构中,“二司”通常指的是吏部与户部或刑部、兵部,在这两大官署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国家治理。

以上解释和例句旨在帮助理解“二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以及其在古代行政管理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词汇的具体所指可能因文意而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