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绝膑的拼音、解释、组词

举鼎绝膑的简介:

jǔ dǐng jué bìn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举起重鼎而折断了胫骨。语出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比喻能力小而负任重。清˙钱泳˙履园丛话˙八˙谭诗˙总论:若无天资、笔力、音节三者,而强为七古,是犹秦庭之举鼎而绝其膑矣。

1. 举起重鼎而折断了胫骨。语出《史记.卷五.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比喻能力小而负任重。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八.谭诗.总论》:「若无天资、笔力、音节三者,而强为七古,是犹秦庭之举鼎而绝其膑矣。」

举鼎绝膑》这个成语并非正式的成语,它看起来是由两个独立的部分“举鼎”和“绝膑”组成的。在古代典籍中并没有直接这样的组合使用。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举鼎”通常用来形容力大无穷或者力量巨大,而“绝膑”则意指被截去膝盖骨,是一种惩罚方式,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记载。“举鼎”的故事多见于古代神话传说中,比如有关夸父、刑天等的叙述;“绝膑”一般用于描述一种极为严厉的惩罚。

详细解释

  • 举鼎:指能够举起沉重的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常用来比喻力量强大或能力非凡。

  • 绝膑:“膑”是膝盖骨,“绝膑”意味着将人的膝盖骨斩断,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方式。在历史记载中,这种刑罚往往与极其严重的罪行相关联。

造句

  1. 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勇气,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举鼎绝膑”的。
  2. 古代故事中常常出现“举鼎”这样的壮举,而“绝膑”则是用来形容遭遇极大不幸的象征性描述。
  3. “举鼎”与“绝膑”这两个词常被人们用作对比,前者代表力量和成就,后者则代表灾难或不幸。
  4. 在古代战场上,“举鼎”的勇士往往会被赋予极高的荣誉,而遭受“绝膑”惩罚的人则是社会的弃儿。
  5. 这个故事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却也反映了古人对力量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请注意,上述造句是以这两个词各自意义进行的组合,并非实际成语的使用。在正式语言环境中应避免直接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jué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