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1896-1972)的拼音、解释、组词
邓子恢(1896-1972)的简介:
dèng zǐ huī (1896-197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福建龙岩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领导闽西起义,并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四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委。参与组织苏中、淮海和解放中南等战役。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福建龙岩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领导闽西起义,并参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四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二政委。参与组织苏中、淮海和解放中南等战役。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
- AI解释
邓子恢,原名邓泽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生于1896年,在1972年去世。邓子恢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便投身革命,曾担任过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子恢同志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化运动及农业发展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思想主张与实践为后来的农村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以下是五个使用“邓子恢”作为关键词造句的例子:
- 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邓子恢同志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农业发展建议。
- 邓子恢与陈云、彭真等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共同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了解邓子恢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改革的意义。
- 研究邓子恢的思想和实践对今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这些句子旨在体现邓子恢在中共历史及新中国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词解释
邓
dèng
1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恢
huī
1 〔~复〕变成原来的样子,如“健康已经~~”。2 弘大,发扬:~张。~弘。~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