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夺席的拼音、解释、组词

说经夺席的简介:

shuō jīng duó xí
讲说经书,争夺席位。原指讲经者互相诘难,义理不通者夺其讲席。后比喻口头上讲仁义道德,实际在争权夺利。

  • AI解释

说经夺席》这个成语出自于《汉书·东方朔传》,用于形容某人在谈论或讲解某个话题时,表现得极为出色,以至于在场的人对他表示了极大的尊重。这里的“说经”指的是讲解经典或教义,“夺席”,则是指原本坐的席子因为尊敬而被让出来,以表明对讲者的敬重之情。

成语中的"席"原意是指古代人们用来坐卧的一种垫子,多为草编或苇编制成。在汉代,用席来作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在正式场合中,尊贵的人会坐在上等的席位上,而地位较低者只能坐在下等的位置。

解释: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汉朝时,东方朔年轻时被邀请去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他讲得非常精彩和深入,使得在场的一些老臣子都自愧不如,甚至让出了自己原本坐的位置来尊敬东方朔。这句话意在强调东方朔在这次演讲中的出色表现及其带来的强烈反响。

造句: 1. 他的这番论述让听众们无不点头称是,真是《说经夺席》啊。 2. 在辩论会上,小明的发言使全场哗然,大家纷纷为他鼓掌,真可谓《说经夺席》。 3. 小张在公司会议上提出的新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说经夺席》非他莫属。 4. 这位年轻的讲师讲起课来生龙活虎、深入浅出,真是让人感到《说经夺席》。 5. 演讲结束后,全场起立为他的精彩表现鼓掌致敬,这简直就是《说经夺席》的生动体现。

分词解释

shuō,shuì,yuè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4 责备:数~。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 座位:~位。~次。出~。列~。3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5 职位:主~。西~(塾师)。6 量词:一~酒。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