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之不来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之不来的简介:
zhāo zhī bù lái
招:招呼。听到招呼不过来。形容人个性强,不轻易听命于他人。
招:招呼。听到招呼不过来。形容人个性强,不轻易听命于他人。
- AI解释
《招之不来》这四个字在汉语中通常表示一种情感或者态度,意思是即使被召唤,也无法使某人前来。这个词组中的“招”意味着召唤或邀请,“之”是助词,用于连接动作和对象,“来”则是动词,意为到来或前往。
详细解释:
- 背景来源: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天地》篇:“夫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敬之而弗违。故招之自来,拒之自匿。”在此段话中,通过“招之自来”表达了一种无须特意召唤即可自然到来的态度。
-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招之不来”的使用更加灵活,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虽被邀请但不愿意出现或者无法得到对方的配合。这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对方拒绝参与,或者是双方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
造句:
- 尽管他多次发信息邀请小明参加聚会,但每次都碰壁,真是个招之不来的人。
- 老板多次向客户发出订单请求,但对方始终不肯合作,这真是一个典型的招之不来的情况。
- 在这次活动中,尽管我们费尽心思去邀请大家参加,但仍有很多人表现得像是招之不来一样不愿意参与。
- 你不要再强求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你怎么叫他,都是个招之不来的家伙。
- 这次活动如果能有他帮忙宣传的话会更好,但他就是个招之不来的人,我们只能自力更生。
以上造句展示了“招之不来”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
分词解释
招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来
lái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5 做某个动作:胡~。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12 表示语气,归去~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