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拼音、解释、组词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简介:

bá y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拔:拉出来;诸: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里拉出来,放在床席上。比喻解救陷于困境中的百姓。

  • AI解释

这个成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出自中国古代文献,意在描述将人从困境或危险中解救出来,并使其得到安逸和舒适的状态。

详细解释

  • 拔诸水火:意思是把人从危险或困苦的境地中拯救出来。这里,“水”和“火”是古代象征性的用语,泛指各种困难、危险的情况。

  • 登于衽席:“衽席”指的是卧榻上的被褥,引申为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登于衽席”意指让被解救者享受安宁与舒适的待遇。

综上所述,“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意思是将人从危险或困苦中拯救出来,并使他进入安全舒适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救助他人、帮助人渡过难关的故事场景。

造句

  1. 在地震发生后,救援队迅速行动,把被困者从废墟中救出,给他们提供温暖的帐篷和舒适的床位,让他们“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2. 慈善机构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助学金,使他们能够安心上学,“拔诸水火,登于衽席”,享受教育带来的美好未来。
  3. 通过社区的帮助与支持,失业者获得了就业指导和培训机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实现了从“水深火热”到“安家乐业”的转变。
  4. 在疫情期间,医疗团队日夜奋战,为病患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拔诸水火,登于衽席”,帮助人们战胜疾病。
  5.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摆脱贫困,实现“拔诸水火,登于衽席”的目标。

分词解释

1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2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3 吸出:~毒。~火罐儿。4 选取,提升:提~。~擢。5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7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dēng

1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chǎng )。~高。~攀。~临。~科。~程。~堂入室。2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 记载:~记。~报。~载。4 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 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 进:~崇(进用推崇)。7 方言,穿:~上靴子。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 座位:~位。~次。出~。列~。3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5 职位:主~。西~(塾师)。6 量词:一~酒。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