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蚌子的简介:
bàng zǐ
1.方言。铜元。
1.方言。铜元。
- AI解释
词语“蚌子”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某种贝类,具体来说是指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河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蚌子”有时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
详细解释:
- 生物学角度:蚌子属于双壳纲贝类的一种,常见于河流、湖泊等淡水中。
- 文化层面:“蚌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含珠”,即怀揣珍贵之物或才华的人,具有隐喻意义。另外,“蚌破而出珠”的故事也体现了它所蕴含的哲理:通过磨砺和努力可以产生珍贵的结果。
造句:
- 在清澈的小溪边,渔民们时常能捕获到一些漂亮的蚌子。
- 小时候听奶奶讲过“蚌破而出珠”的故事,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 比起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她更像一只蚌子,在幕后默默地为节目付出努力。
- 这件工艺品是用天然珍珠制成的,就像当初河中的那颗小小的蚌子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绽放出如此的光彩。
- 即使在最平凡的环境中,也可能藏着不凡的故事和价值,就如同那些不起眼的蚌子最终能孕育出珍贵的珍珠。
这些句子展示了“蚌子”这一词语除了指代实际存在的生物外,在比喻和象征意义上也有丰富的应用。
分词解释
蚌
bàng,bèng
1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胎(指珍珠)。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