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主的拼音、解释、组词

哭主的简介:

kū zhǔ
1.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AI解释

哭主》一词通常用于基督教教义中,是指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一些信徒或旁观者因悲痛而哭泣的行为。这个词汇更多是出现在圣经以及相关的宗教文献和传记文学中,用来描述耶稣受难时刻人们的情感反应。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此词源自《新约·马可福音》第15章32节:“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约在下午三点钟的时候,耶稣大声喊叫说:‘以罗引纳!’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这一场景后跟随的是“……有许多妇女在那里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从耶稣来的,服侍他;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约西的母亲和同母的兄弟。还有一些人与耶稣同在,站着悲哭。”(马可福音15:33-38)

  • 宗教意义:《哭主》代表了对基督深沉的爱以及其牺牲精神的认可和哀悼。它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也是信徒们内心深处信仰的一种体现。

造句

  1. 在耶稣受难日,教堂里聚集了很多信徒,他们手持蜡烛,低声哭泣,进行了一场《哭主》仪式。
  2. 哭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过程,在那一刻,每个人都能深刻感受到基督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3. 这个节日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哭主》成为了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
  4. 通过参与《哭主》,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爱、牺牲与救赎。
  5. 神父在布道时提到,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学习如何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保持信仰,《哭主》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

分词解释

1 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喊。~泣。~诉。~腔。啼~。长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