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桶的拼音、解释、组词

箍桶的简介:

gū tǒng
1.用竹篾或金属做成圈形﹐套在圆桶上﹐使桶片之间紧固而不渗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1.用竹篾或金属圈将桶子的外围圈住。《宋史.卷四五九.隐逸列传下.谯定》:「游成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2.外围有竹篾或金属圈束紧的桶子。

箍桶》是古代手工业中的一种技艺,指的是用木条、竹片等材料将圆筒形的木桶或其他容器进行加固或修补的技术。这个词语不仅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与实用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故事。

详细解释

  • 概念箍桶是使用特定技巧和技术,利用木制、竹制或者铁制材料来对圆筒形物件(主要是木桶)进行加固或修复的一种技艺。
  • 工具和材料:通常使用的工具有尺子、刀具等,主要材料包括木质条板、铁钉、胶水等。在古代,竹制箍也是常见的材料之一。
  • 工艺流程:首先对需要加固的木桶进行测量与评估,然后选用合适的木材或竹材制作箍;接着将箍精确地安装到木桶上,并通过锤打、胶水等方式固定,确保紧密无间隙。

造句

  1. 古时候,乡村里的工匠们会学习箍桶技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村民打造耐用的生活用品。
  2. 小店老板展示给顾客看,经过师傅精心箍制修补后的旧木桶焕然一新,依然结实好用。
  3. 在这次传统手工艺展上,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到箍桶匠人的精细操作与精湛技艺。
  4. 他是一位有经验的箍桶匠,无论是修缮还是制作新的木制品都能得心应手。
  5. 箍桶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已很少有人掌握了,但它仍然在某些特殊场合下被使用。

分词解释

1 用竹篾或金属条束紧,用带子之类勒住:~桶。头上~条手巾。2 紧紧套在东西外面的圈:铁~儿。

tǒng

1 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具,深度较大,用金属、木材或塑料等制成:水~。饭~。马~。塑料~。2 形状像桶的:皮~(做皮衣用的成件的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