笤箒的拼音、解释、组词

笤箒的简介:

tiáo zhǒu
1.亦作"笤帚"。 2.以细竹枝或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 AI解释

《笤帚》是汉语中常见的一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一种用于清扫地面、家具等物品表面灰尘和杂物的工具。在不同地区,“笤帚”还有可能被称为“扫把”、“撮箕帚”或“鸡毛帚”。这种工具由一根较长的手柄与一束柔软的植物纤维(如麦秆、柳条等)组成,使用时,人们一手握住手柄,另一手持住植物纤维的一端进行清扫。

详细解释

  • 发音: “笤帚”的拼音为 “tiáo zhǒu”。
  • 结构特点: 扫把通常由一个长而坚固的木制或塑料制的手柄和一束柔软、分叉开来的扫毛组成。手柄用于方便握持,而扫毛部分则用于清扫灰尘和其他轻小杂物。
  • 使用场景: 适用于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多种场所,也可用于清洁室内地面、墙壁及一些家具表面。

造句

  1. 妈妈拿着她的笤帚开始清理房间里的尘土。
  2. 王大爷用他的旧笤帚仔细地清扫着门前的石板路。
  3. 孩子们在爷爷的带领下,使用自制的竹制笤帚打扫院子。
  4. 这个新家需要一些时间来让小猫适应,所以每天早晨我都会拿着我的笤帚清理它的毛发。
  5. 春节大扫除时,我们全家齐上阵,妈妈用她的旧笤帚和爸爸一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些句子展示了“笤帚”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使用它进行清洁活动的情景。

分词解释

tiáo

1 〔~帚〕扫除尘土的用具。亦作“苕帚”。